回上一頁

第四屆中華傳統文化民生獎學金評選申請自即日起至2022年10日16日17時止

2022-07-19

第四屆中華傳統文化民生獎學金評選申報通知
中華傳統文化民生獎學金,包括葉嘉瑩民生獎學金、沈鵬民生獎學金、樓宇烈民生獎學金,是北京民生中國書法公益基金會分別以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沈鵬、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三位先生的名字命名設立的,旨在鼓勵高校青年學子以三位先生的人生與學術思想為典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華人文精神。


葉嘉瑩民生獎學金

葉嘉瑩,1924年出生於北京書香世家。她融貫中西,是譽滿海內外的中國古典文學權威學者,是推動中華詩詞在海內外傳播的傑出代表。「繼駝庵之詩話而別開生面,啟桃李之芳園而香遠益清」,她以全新的視角,以哲學和美學的角度,對中國詩詞境界進行了高度概括;她是將西方文論引入古典文學從事比較研究的傑出學者,其詩論新意迭出,別開境界,在我國學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被譽為「當代古典詩詞研究領域的第一人」;她從事教育事業七十餘年,培養了一大批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典文學的人才,深受學生愛戴;數十年來,她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從事研究,為傳播中國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千年傳燈,歲月成詩,如今葉先生已成為在海內外傳授中國古典詩詞時間最長、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華人學者。
葉嘉瑩民生獎學金,由北京民生中國書法公益基金會於2019年設立,旨在鼓勵青年才俊研究中國古典詩詞、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以葉嘉瑩先生的詩詞人生與學術思想為典範,海內外弘揚中華詩教。
 
報名範圍
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臺灣大學、臺灣輔仁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共八所院校的全日制在讀學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
* 歷屆獲獎學生請勿再次投稿
 
獎金
本獎學金在符合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關於獎學金評審的基本原則下,以申請者所具備的古典詩詞誦、寫、講能力作為評定依據,每年選出15位獲獎者。
特等獎:6位獲獎者,每位獲獎者獎金3萬元人民幣(稅前)。
優秀獎:9位獲獎者,每位獲獎者獎金1萬元人民幣(稅前)。
 
申請材料
1.申請人需填寫獎學金《申請表》(Word電子版)。文件請命名為:「申請表-姓名」。
2.自選一首古代經典詩詞作品,誦讀(包括朗誦、吟誦或結合音樂的演繹)並講解的視頻(視頻橫屏錄製,格式為MP4,視頻清晰度不低於720P,圖像、聲音清晰,不抖動、無噪音,檔大小不超過700MB。視頻開頭須注明作品名稱、學校、姓名等資訊)。
3.一篇完全獨立完成,符合學術規範的論文(Word和PDF版本)。可以提交已在書刊、網路等媒體上發表的論文,但不能提交整篇的學士、碩士學位論文或整部的博士學位論文,也不能提交合作撰寫或合作署名的論文。本科生提交的論文須4000字以上,碩士、博士研究生提交的論文須7000字以上,30000字以內。嚴禁抄襲。文件請命名為:「題目-姓名」。
4.申請人需提供兩封專家推薦信,內容包括對申請人品德、所提交視頻和論文的評價(原件掃描PDF版)。文件請命名為:「專家推薦信-推薦人姓名」。
5.申請人在讀證明,由所在院系辦公室蓋章(原件掃描PDF版)。文件請命名為:「在讀證明-姓名」。
6.鼓勵擔任北京民生中國書法公益基金會學術活動志願者(原件掃描PDF版)。文件請命名為:「志願者-姓名」。
7.鼓勵提交申請人參與公益活動的證明材料,例如參與公益、支教、救助、志願者、捐資助、勤工儉學或受公益相關活動表彰等材料(原件掃描PDF版)。
 
評選程式
1.本獎學金設評選委員會,包括獎學金工作委員會和獎學金學術委員會。
2.獎學金工作委員會由上述高校和科研機構相關在職教師擔任,推動、鼓勵和匯總所在院校學生申請,並由工作委員會以開會無記名投票的方式決定初選名單,同時決定擬獲獎候選人面試名單。
3.獎學金學術委員會由中華傳統文化民生獎學金工作委員會部分成員及設獎單位、相關院校代表組成,以開會無記名投票方式面試決定特等獎獲得者、優秀獎獲得者。
4.以上評審的具體過程,依中華傳統文化民生獎學金評審實施辦法執行。
 
報名程式
請將申請資料第1-7項,發送到郵箱:mssf2019@163.com。郵件名稱請備註好“申請第四屆獎項-學校-姓名-聯繫電話”,如「申請第四屆葉獎-台灣輔仁大學-劉XX-0900000000」。
 
報名時間:
自2022年7月15日12時起,至2022年10月16日下午5時
 
公佈評審結果及頒獎時間
初定2022年12月公佈評審結果。頒獎時間另行通知。
 
版權
對於收到的申獎作品,北京民生中國書法公益基金會保留有結集出版、網路宣傳等使用權益。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