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文學院乃輔仁大學創校根基。
1925 年美國本篤會於北京創辦「北京公教大學附屬輔仁社」時期,即講授中國文學、歷史、哲學、英文、數學等課程; 1927 年輔仁大學於北京試辦期間,即設有國文、史學、哲學、英文四學系;1929 年輔仁大學正式立案,並同時設立文學院。1961 年輔仁大學在台復校,亦首先成立文學院,開辦哲學研究所;1963年大學部成立後,文學院設中國文學、歷史、哲學、外語四系;1968年外國語文學系之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四組升格為學系;1969年增設體育學系、東方語文學系及語言學研究所;1970年增設圖書館學系;1971年增設大眾傳播學系、教育心理學系;1972年英文系、德文系、法文系、西班牙文系、東方語文學系及語言學研究所成立外語學院;2000年增設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文學院曾歷經過數十年兼容並蓄、多元共榮的大文學院時代,後在學術分工考量下,2010年奉准分為文學院、傳播學院、教育學院,文學院下轄中國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2024年增設人文與社區創新學士學位學程。
現有學制
文學院目前設有中國文學、歷史、哲學三系學士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另有人文社會服務進修學士學位學程、人文與社區創新學士學位學程,以及中國古籍整理、哲學諮商與輔導、應用史學、應用中文等四個學分學程、跨界敘事人文力微學分學程,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管道。 學制之外,成立文華、文輔、文愛、文善、文培及文心六隊學生志工服務隊,從事關懷移工、協助弱勢等海內外服務學習工作。
現況與展望
多年來,文學院已培育出社會各階層、各領域卓有貢獻之傑出人才。現今,文學院不僅持續強化學術研究,提高學生專業素養與人文精神,並結合AI科技,加強與產業界合作,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同時,認真推動「人才培育」與「在地連結」,將人文學科的知識價值直接灌注到地方,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未來,更將秉持輔仁大學立校精神,結合天主教與中華文化,致力發展中西文化交流,透過增加全英語課程、設立國際漢學講座、舉辦跨國學術研討會、擴大交換生與訪問學者計畫,並積極培養優秀華語教學人才,促使文學院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擴大國際影響力。
1925年 | 1925 年美國本篤會於北京創辦「北京公教大學 附屬輔仁社」時期,即講授中國文學、歷史、哲學、英文、數學等課程。 |
---|---|
1927年 | 1927 年輔仁大學於北京試辦期間,即設有國文、史學、哲學、英文四學系; |
1929年 | 1929 年輔仁大學正式立案,並同時設立文學院。 |
1961年 | 本校在台復校,首先成立文學院,開辦哲學研究所。 |
1963年 | 大學部成立後,文學院設中國文學、歷史、哲學、外語四系。 |
1967年 | 中國文學、歷史二研究所碩士班。 |
1968年 | 增設外國語文學系之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四組升格為學系。 |
1969年 | 增設哲學研究所博士班、體育學系、東方語文學系及語言學研究所。1970年增設圖書館學系。 |
1971年 | 增設大眾傳播學系。 |
1972年 | 增設教育心理學系,後於1978年改為應用心理系。英國語文學系、德國語文學系、法國語文學系、西班牙語文學系、東方語文學系及語言學研究所成立外國語文學院。 |
1983年 | 增設大眾傳播學研究所。 |
1984年 | 大眾傳播學系分設為新聞、廣播電視、廣告三組。 |
1991年 | 設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
1992年 | 圖書館學系更名為圖書資訊學系。 |
1994年 | 增設圖書資訊研究所。 |
1995年 | 大眾傳播學系廣播電視組獨立為影像傳播學系。 |
1997年 | 大眾傳播學系新聞組、廣告組改制為系。 增設媒體與教學資源中心。 |
1999年 | 增設體育學系碩士班。 |
2000年 | 增設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應用心理系更名為心理系,並改隸至理工學院。 |
2002年 | 增設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及中國古籍整理學程。 |
2003年 | 體育系實施學籍分組,分為體育學組、運動競技組、健康管理組。教育學程中心改隸至本院。 |
2004年 | 教育學程中心更名為師資培育中心。 |
2005年 | 增設哲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
2006年 | 增設大眾傳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
2010年 | 本院奉准分為文學院、傳播學院、教育學院。 文學院下轄中國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 增設哲學諮商與輔導學程。 |
2012年 | 成立文學院志工隊。 |
2013年 | 增設應用史學學分學程。 |
2016年 | 增設應用中文學分學程。 |
2018年 | 增設人文社會服務進修學士學位學程。 |
2024年 | 增設人文與社區創新學士學位學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