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M 36725061916480 page 0001

【歷史三甲 呂昂軒供稿】

   6/13(五)由文學院王欣慧院長及中國文學系林郁迢主任領軍,前進「數位人文薈萃-露華」教學成果分享會,分享輔仁大學過去一年成果斐然的教學成績,透過新創產業工作坊串聯數位工具應用到商業,用實力說話,秀出輔大在AI時代的文科新能量!

 

2025061901.png

  活動當天,來自各校的師生、業界嘉賓與政策代表,對輔大學生的成果表示高度肯定。多位觀摩者表示,輔大團隊作品兼具人文深度與科技創新,無論是視覺完成度、主題深度,或呈現方式,皆展現出學生過人的創意與執行力。

  王欣慧院長表示,本課程群「塭仔圳裡的數位文創藝術師:文科人才商轉培育」在教育部經費的支持下,推動了豐富多元的數位人文課程,提供文學院與外系同學一同選修,期待培育面向AI新時代所具備文化底蘊的商轉人才。日前舉辦的「人文新創加速器工作坊」更是有口皆碑,從構想到提案,從設計到募資,不只是學會AI怎麼用,更學會怎麼把自己的點子講出來、做出來、賣出去!

   林郁迢主任則分享系上所舉辦多屆的雲端新文化內容AI實作大賞,學生運用業界先進的 AI 工具,將《長恨歌》、《虎姑婆》、《紅樓夢》等文本進行再創造,不僅展現中國古典神話與民間故事的新詮釋,也突顯文學與科技結合的無限可能。 

2025061902.png

  在人工智慧、大數據與生成式技術快速發展的浪潮中,輔大文學院正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蘊與跨域行動力,引領學生走向更具未來感的知識實踐之路。從《長恨歌》到《虎姑婆》,從在地深耕到AI創作的實驗室,輔大的學生用一整年的時間證明——人文不是過去式,而是未來式;用創意打開古典文本的可能性,用技術延伸人文的溫度,讓AI變成我們說故事、改變世界的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