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2017年畢業典禮邀請蘋果執行長庫克致詞表示,他不擔心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而是擔心人類變得越來越像機器,失去了價值觀和熱情。換句話說,機器永遠取代不了的是人性及其背後的人文價值。當全世界邁向工業4.0,進入機械化服務的時代,人際關係愈來愈疏離,社會日趨功利化的現實氛圍下,更顯見人文價值的重要性。

  文學院所屬的中文、歷史與哲學三系及強調人文關懷的志工服務隊,正是提供學生獨立自主、深度思考、多元包容與相互尊重的學習環境,經過四年的養成教育,不僅可為未來職場奠定所需的宏觀思考與分析理解能力,更可從中培養出具有人文關懷胸襟的社會人才。

  1. 傳統與現代並重的中文系
    1. 課程設計完整多元
      除經、史、子、集各學門課程完整,提供紮實的專業基礎學習外,還因應學生未來就業需求,另開設現代應用課程,包含現代文學、文創、新聞採編、編劇習作等各領域,豐富多元。
    2. 自主學習、自我實現
      除了系學會之外,另有古典詩詞吟唱、崑曲研習、戲劇展演、讀書討論會、志工服務等多樣的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經由自主學習活動,同學得以自我實現、自我成長。
  2. 專業實用兼具,培養國際觀的歷史系
    歷史總讓人以為是背誦科目、是書店裡可買可不買的故事書,但做為大學的一門學系,學習歷史並不只是與古人對話,其實也是在與這個時代對話,也就是所謂「鑑古知今」的意涵。現在人們所遭遇的問題,或可從歷史中學到經驗。歷史不僅是理解過去,還有認知現今的作用。這除了知識整合,還有思考與批判的訓練。然而,其中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神秘面紗」需要大家一起來揭開。輔仁大學歷史系,正準備帶著大家進入這個外貌嚴肅但內在充滿活力的領域。
    1. 帶領大家走向世界
      你到過世界各地嗎?你想了解世界風情嗎?世界觀之培養除了學習外語、旅遊體驗之外,還必須有紮實的歷史素質才能發現深度的意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具有培養學生世界觀的能力,以中外交流的角度讓學生學習世界各區域的歷史,像是東亞、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區塊,深入探討其中的政治變遷、社會發展、新聞傳播、藝術風格、建築特色、思想潮流。另也打破了各區塊各自獨立的藩籬,學生可從選修的課程中,瞭解中國與中亞的關係、歐洲與中東的關係,甚至各地飲食文化的交流與影響。
    2. 專業與普及雙軌化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師資陣容堅強,多名教師具有國際知名度,經常在報刊發表專論、接受各媒體的專訪。課程設計專業且多元,開課數量居全國之冠。除課堂講授之外,每年都籌劃特定專題,以研討會、研習營、工作坊、演講等多種方式呈現,致力讓學生以更直接的管道來探索歷史領域的精神與特色。近年來本系開始推廣歷史學之應用,本系擁有學生網路刊物「史家周刊」,包括歷史小說之撰寫、現今時事的評論,還有電影賞析、文化觀察等範疇;舉辦「史園文創獎」,有「文化資產研究」、「多媒體創作」及「產品設計」等類別,並設有高額獎學金,吸引並鼓勵同學讓歷史活躍於自己的創作之中;開辦歷史普及實作課程,指導學生設計具有歷史場景的「密室脫逃」遊戲,並應用歷史知識轉化為精彩刺激的遊戲關卡。學生可體會歷史學門多樣且活潑的型態,不僅是個人知識增長、人脈拓展,也能在日後各工作領域學以致用。
    3. 出路多元化
      由於歷史系訓練閱讀與寫作、獨立批判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史領域的學生其實有比其他科系更寬廣的發展路線,我們的系友畢業後除研究、教學之外,分布在出版、媒體、博物館、旅遊、服務等各行業,且表現傑出,我們可以創造維基百科,但絕不會為維基百科所取代。學貫東西,穿越古今,能讀會玩,這就是輔大歷史。
  3. 如果你要選讀哲學系,就一定要選擇輔大哲學系
    1. 輔仁大學哲學系概觀
      輔仁大學在台復校,哲學系是輔大首批開設的系所。哲學研究所開始於民國50年,大學部開始於民國52年。自輔大在台復校開始,在還沒有體育系之前,哲學系是體能表現最優的單位,在還沒有音樂系之前,哲學系是音樂素養最好的單位。哲學系的在校生,始終是全校最活躍的一分子。
      在他校的哲學系被視為無用的科系,或沒有職業對稱的學系,但是在輔大,哲學系是使命特色系所。「天主教輔仁大學」為輔大之全銜,能被羅馬教廷欽命冠上「天主教大學」之先決條件之一就是這所大學必須設置「哲學系」。所以輔大哲學系在輔仁大學裡是抬頭挺胸昂首闊步的學系。
    2. 課程特色、學程
      輔仁大學哲學系目前共有五個不同的班制:博士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學士班、進修學士班,是全國班制最多、學生數最多的哲學系。每一學年總共開出必修、選修課程超過300多個學分數。
      學士班每年招收兩班學生,大多數必修科目同時開設三個教學班,由三位不同教師授課,小班化教學品質,多元化授課內涵。日間學士班與進修學士班,大多數課程性質相近,可以日、進課程互選,增加修課彈性與多元選擇。
      輔大哲學系課程安排以士林哲學為主軸,強調東西方哲學對話,兼顧古典哲學與當代哲學的對比。輔大哲學系的修業學分廣泛被全世界(尤其是歐美)各大學所承認,出國進修深造可以無縫接軌。
      輔大哲學系在應用哲學方面的另一特色是發展「哲學諮商」課程與「兒童哲學」均有優良成果。哲學諮商課程目前由哲學與心理系、臨床心理系共同合辦哲學諮商學程,選讀者可以多獲得一個學程資格。「兒童哲學」課程結合蘇格拉底對話與繪本導讀,每年結業前的「兒童哲學營」活動均獲得社區家長與小朋友熱烈迴響。
      輔大哲學系在教學法上追求現代化,不拘泥於傳統教學法。大一「哲學概論」課程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從一開始就培養學生問題意識,主動解決問題,聆聽與分析意見的能力,是對哲學思辨精神的活化應用。
    3. 師資特色
      輔大哲學系目前有14位專任教師,超過30幾位兼任教師,師資陣容堅強。專任教師中有7位獲得比利時與德國哲學博士學位,7位獲得本國哲學博士學位。其餘兼任教室亦有超過半數獲得國內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4. 獎學金
      輔大優秀學生除每學期頒發各班前三名的書卷獎之外,另有系友會長期頒發的獎學金每年7名。其餘各類全校性獎學金之甄選機會也非常豐富。此外學生事務處與使命單位另設有清寒獎學金、助學金、急難救助金等。
    5. 國際聲望與國際交流
      輔大哲學系的國際聲望不只是在於她歷史悠久,且稟賦天主教會的特殊使命。輔大哲學系師生在近幾年的積極與努力之下,於2015年與2016年被國際QS大學排行榜,哲學系類與台大哲學系並列入全球前200名哲學系之列。
      輔大哲學系多位老師參與編輯的《哲學與文化》月刊自2009年起被選錄進A&HCI,成為全華語地區唯一入選的哲學類專業學術期刊。同時在2017年也被國家圖書館評選為「最具影響力人社期刊獎」綜合學門第二名。
      輔大哲學系自辦的哲學專業期刊《哲學論集》近年完成與韓國成均館大學《儒教文化研究》,以及馬來亞大學《漢學學刊》結盟為「聯名期刊」,使《哲學論集》邁向國際型學術期刊之路。
      輔大哲學系是全國最早與中國大陸地區各主要大學哲學系進行學術交流的學術單位。近年由輔大哲學系主導的兩岸師生學術交流、互動頻繁。此外與韓國、馬來西亞多所著名大學均有廣泛的師生學術交流活動。
      輔大哲學系系友會大力支持之下,系友會也捐助許多獎學金以資助學生赴海外參加交換生計畫或短期學習。輔大哲學系也是全國各哲學系當中,國際化活動最多元、豐富的哲學系之一。
    6. 優秀系友
      哲學系畢業生在各行各業均有優秀表現
      • 黎建球(第一屆,前輔仁大學校長,大考中心主任)
        沈清松(第四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
        劉千美(第六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
        曾春海(輔大、政大、文化三校哲學系教授)
        傅佩榮(台大哲學系教授)
        李賢中(輔大哲學系、東吳哲學系、現任台大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 孫大川(監察院副院長)
        陳明文(前嘉義縣縣長)
        劉守成(前宜蘭縣縣長)
      • 徐立功(第一屆,前中影公司董事長)
        邰肇玫(1977年金韻獎,創作歌手)
        張珮瑩(藝名張允曦,小8,女藝人,第43屆金鐘獎迷你劇集女配角獎提名)
      • 何湯雄(特力集團總裁)
        平出莊司(乾杯集團董事長)
        陳慶鐘(東客集團董事長)
    7. 未來發展
      哲學系的畢業生有何能耐?
      哲學系畢業生對人性的理解勝過任何科系,當其他科系在致力於傳授科學與技術時,哲學系的學生在系統性地學習有關「人性」的理論(例如:哲學人學,以及各學派不同主張的比較與批判)。他們以四年時間預習了常人一輩子才能參透的道理。這些道理與現代經營學所需要的能力是直接相關的根本學識。
      哲學系的學生入門的第一項功課是「邏輯」,他們學習如何正確推理與排除謬誤。學會了這兩種技巧,做事情會用大腦思考,不是用膝蓋做反射動作。可以讓工作少走冤枉路,安排事情更有條理。
      哲學系的畢業生懂得分析什麼是「好與壞」、「對與錯」、「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因為在知識論、倫理學、美學的課程中,他們有系統地學到為什麼是如此主張的道理,而不是片段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