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以致用‧築夢踏實

  2017年暑假,一群熱血青年秉持服務社會的理想,拖著厚重的行囊,賡續著學長姐的理念和熱情,懷著雀躍又不安的心情踏上異鄉,實踐夢想,這是輔仁大學文學院文華國際文化志工隊第6屆的隊員!

   文華志工隊隊員大多來自文學院與外語學院,鑒於平時研讀許多人文歷史文本因而孕育出深厚的文化責任感,因而希望將所學回饋給社會人群,甚至投身於海外志工,身體力行服務並理解不同文化的豐富內涵。

  長期以來,輔仁大學文學院與中國聖職單位使命室積極成立志工團體,招募同學從事各式志願服務,體會服務學習的意義,並培養民胞物與的胸懷,深入偏鄉部落,也遠赴海外服務。

鑑往知來‧熱情服學

  今年暑期,文華志工隊師生共12人,於7月14日赴菲律賓描戈律市的華明中學,進行華語文教學及文化交流服務活動,在8月24日完成行程計畫,圓滿歸國。

  領隊老師為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曾聖益,他長年致力於推動學生的服務學習工作,6年前籌組了這支具有文學院特色的海外華語文教學服務志工隊。這支志工隊主要的任務為,其一:協助海外僑校的華語文教學服務;其二,推廣中華文化,並藉此進行文化交流,讓學生體會並學習不同文化的特質。

  今年團隊由法文系三年級張苡琦領隊,帶領10位同學前往華明中學,協助華語文教學及進行文化交流,讓學童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與多元性。華明中學創建於1949年,在蘇蒙席、劉蒙席兩位神父及Negros華裔菲人的努力下,有了今日的規模與面貌。華明中學是一所雙語學校,除了教授基本科目,也相當重視華語文的教學。但目前華語師資面臨短缺,大多由菲律賓當地老師擔任華語教師,仍缺乏實質穩定性。因此,華明中學期盼有華語專業領域的師生帶領華明中學的師生學習華語及中華文化。有鑑於此需求,文華志工隊便提供全面的華語知識及中華文化給華明的師生,營造一個適合學習華語的環境。

多元教學‧克服困難

  華明中學內部分為幼稚園、小學部以及中學部。為使教學能有效率的進行,文華志工隊將11名隊員分派至各部:小學部低年級5人、小學部高年級3人,以及中學部3人。文華志工在華明中學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加強學生的發音、筆順以及造句等能力,讓學生能夠使用正確文法、讀出正確音讀,並將中文字書寫端正,也讓學生能具備基本的華語文溝通能力。負責小學部及中學部的志工,也協助學校的華語教師為學生進行中文口試。志工們也利用課堂時間,依年級程度進行各種手工藝品製作,如:書法、中國結、彩繪紙扇、剪紙、香包、波浪鼓、2折氣球,而今年最為特別的是有位同學自幼就會打太極拳,因此特地將中華傳統武術帶進文化課程中;另外在舞蹈方面,除了真福院院慶時所跳的感恩舞以外,志工們更採用臺灣原住民歌曲〈南王系之歌〉自編舞蹈,不但表現出原民純樸風貌,更展現力與美的結合,獲得師生們熱烈的迴響。在華明中學服務的過程中,令志工們備受挑戰的任務是「語言的溝通」及「爭取時間完成任務」。志工們與學生們主要進行雙語溝通,基本上以中文為主要溝通語言,英文為輔,為了營造學習中文的環境,志工們會盡量以簡單的中文與學生對話,當溝通上出現困難時,再予以英文解釋;另一個挑戰是時間的運用,華明中學各部別原已有既定的課程安排,在不影響教師原訂計畫之下,志工隊能夠進行中華文化課程的時間並不多,而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充分的運用,且保持學生們對課程的興趣,實是一大挑戰!

豐富活動‧文化交流

  文華志工同學在學校除了華語教學外,也不遺餘力地參加校內、外的文化交流活動。校內的活動包括:營養日(NutritionDay)、國際青年週(InternationalYouthWeek)與菲律賓語言月(BuwanNgWika),這些節日在菲律賓文化中皆有著重要的地位。營養日意旨在於使國人關注國內飢餓問題,減少國內孩童、老人的營養不良人數。在這一天,校園內瀰漫著歡樂的氣氛,在營養日當天學校停課一天。早晨時,學校請來職業舞蹈老師在大禮堂的舞台上,放著震耳欲聾的音樂帶著一整個年級的同學跳森巴舞,那場面在我們隊員看來實是十分壯闊與歡樂。而中午休息時則是全校在大禮堂野餐,許多學童的家長也到場與學生同樂。此外,在當天還有走秀活動,每班學生們使用各種水果元素設計巨型皇冠,並選出兩位班級模特兒,讓他穿上同學別出心裁設計的衣服並戴上頭冠,走上伸展台走秀。這個活動是校內的大日子,這些熱鬧的場景都少不了隊員穿梭其中的身影。隊員們與學童一同加入跳森巴的行列;中午吃飯時與學童交換食物,和樂融融的一邊吃飯一邊談天;走秀時熱血的在台下為自己所教的班級加油。

  今年學校呼應聯合國國際青年日的活動,舉辦「國際青年週」,並且以「和平」為主題,特別為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上的戰爭祈禱。華明中學不僅在校內舉辦學生和平攝影展,更與拉薩爾大學、省立中學,市立小學等各所學校合作,舉辦多項講座、經驗分享以,同時舉辦與和平相關的益智競賽。而最後的菲律賓語言日則是推廣菲律賓本土語言的節日,在這天有許多與菲律賓語相關的演出。在這天,志工隊隊員們也參與這個盛會,與師生們一齊同樂,包括有兩位隊員演唱菲律賓歌曲(PusongBato)以及全隊隊員演出傳統竹竿舞(Tinikling)及玻璃杯舞蹈(Cariñosa),深入感受菲律賓傳統舞蹈的魅力。這些活動不僅使志工隊隊員們與學生的感情更加緊密,更在參與過程中真正融入了菲國的生活,使隊員們更貼近這塊土地。

  為了更深入當地、了解菲律賓文化,與推廣華語教學。除了校內協助華語教學之外,志工隊隊員今年也偕同華明中學學生一同參與許多交流活動。例如:兩度拜訪由臺灣耀漢兄弟會神父蘇達義神父創辦的鳴遠大學,了解該校創校淵源、校內單位與教學特色,也享受校園中甜美的紅毛丹。拜訪拉薩爾大學(UniversityofSaintLaSalle)、聖卡洛斯大學(UniversityofSanCarlos),與服務學習中心的學生們交流服務學習經驗;拜訪西黑省省立中學,與當地的學生們以語言、舞蹈交流彼此文化。

  此外,較為特別的是今年在華明中學DelCarmen教授的引薦下,華明學生們與志工隊成員首次拜訪薩蓋(Sagay)市。與市長進行了正式的會晤,在市長的詳盡解說下,了解薩蓋(Sagay)這個位於內格羅斯島(Negros)東北方的城市,以及未來我們可以進行的服務交流工作。當天下午前往該市的蘇雅(Suyac)島嶼,到當地的小學(SuyacElementarySchool)與學生們進行華語交流活動,包括教唱童謠(小毛驢、當我們同在一起)以及小型團康活動。

  志工隊周末的時間也安排了到錫萊市(Silay)的參訪行程,包括BalayNegrense博物館。此棟博物館展示了19世紀後期的Negrense男爵優渥的生活方式,且為內格羅斯省建立的第一家博物館。與此地相隔不遠處矗立著另外一棟歷史悠久的房屋:ManuelSeverinoHofilena博物館,此歷史建築建於1934年,揭示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菲國富裕人士的物質生活、Silay製糖業的巔峰時期與隨之而來的黃金時代。

奠定基石‧成長茁壯

  志工們在菲律賓不僅僅是單方面的付出,更從服務中獲得學習與成長,因而對人生有了不同的體悟。而華明中學的師生也非常喜愛文華志工隊,在師長們眼中,志工們總是開朗活潑,笑容可掬,不只全心投入課堂的教學外,其準備的課外活動更是多采多姿,大大提升了學生們學習中文的熱情和動機。文華志工隊亦努力打破語言的隔閡,希望和華明的師生們拉近距離,除了分享中華文化,對於華明和菲律賓文化也深感喜愛與表示尊重。

  期許團員們在回國後,將在華明中學期間所感受到的溫暖,轉化為持續服務與付出的動力,在國內持續參與其他志工團體。不單豐富個人生命,這些經歷也能向外推展使整個社會更加和諧。(輔仁大學中文系劉俞君撰稿)


全體隊員參加菲律賓日開幕式時,舞蹈謝幕時的感動場景

隊員西黑省省立中學教學時的剪影

隊員於薩蓋(Sagay)市蘇雅(Suyac)島上的小學進行 華語教學

隊員專注的教導華明中學學生製作中國結

隊員帶領孩童進行剪紙之文化課程

隊員於西黑省省立中學教導學生念句子,完傳話遊戲時的情景

隊員在上課時教導孩童時的情形

假日參訪行程,來到 Silay 的 Manuel Severino Hofilena 博物館
與現任屋主合影留念

菲律賓報紙大篇幅報導輔仁大學學生在當地的服務活動